1. 首页 > 公关 > 正文

​一个季度促成11亿交易额,新氧是怎样做到的?

           
作者 | 嘉文
来源 | 公关界(ID:PRCN666)

颜值不仅是正义,还可以挣钱。
2011年,首款医美电商上线,很快便吸引了市场的注意力;2014年,互联网医美创业潮爆发,鼎盛期曾有60余个医美App同时存在。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很多企业也顶不住压力转型或退市,而新氧却在短时间内迅速崛起,成了“中国互联网医美第一股”
这几年线上医疗已经被一众大佬瓜分殆尽,但“颜值经济”的快速崛起,却给互联网医美提供了充分的发展空间——
2017年到2018年,新氧就凭借投资人的青睐完成了三轮融资,即便是在2020的市场寒冬中,新氧也保持了“头部玩家”的势头。上月末,新氧发布了2020年第三季度财报,报告中活跃用户数、付费医疗机构数等势头良好。仅仅一个季度,新氧平台就促成了11亿的医美服务交易总额。
虽说新氧的快速发展是因为享受了“颜值经济”的红利,但在这条早就拥堵的赛道上,新氧能够杀出重围还是和自身的策略密不可分。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品牌,看看有哪些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思路。

01

洞悉行业现状,从“痛点”处寻找突破口

整容美容在很长一段时间都颇受争议,直到新生代的消费者崛起之后,民众观念才逐渐发生变化。在2018年的数据调研中,愿意接受微调的人高达36.9% ,持欣赏态度的人也占到了24.3%。
即便有更多人开始接受医美的存在,但是行业内的诸多痛点依然成了机构与用户之间的“拦路虎”。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医美行业几乎遍地是坑:合规机构占比低、合法医师占比低、非法药械大行其道、非规范操作屡见不鲜、医美效果虚假宣传
 
面对消费者决策难、机构获客难的痛点,新氧开始做起了“中介服务”——他们采取了最常见的电商模式,医美机构在端内明码标价,有需求的消费者可以“货比三家”。除了机构信息、项目价格等公开透明以外,新氧还为平台上支付预约金的消费者,提供先行赔付、订金随时可退等消费保障。
对于消费者来说,抹平信息差的过程,大大降低了自身的决策难度;而对于医美机构来说,这样的“交易场”也缩短了从获客到成交的路径。帮助消费者找到价格更低、更适合自己的服务,这样的业务模式确实有它的先天优势。

02

构建良性的内容生态,要“交易”也要“认知”

从业务上看,新氧想要构建的是“双边市场”,美国经济学家Jean Tirole就曾总结过这个市场的显著特征:
 
1:把交易两端聚集到平台上;
2:市场一端会吸引另一端用户,形成正向循环;
3:具备正外部性,用户越多,平台价值越大,在达到某阈值后,这个正循环相应会越发明显。
 
其实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想要搭建一个平台并不是什么难事,要说真正难的,还在于如何吸引更多优质机构的入驻以及激活平台的内容价值。而新氧的“破局”之道,就是通过“内容+社区”的模式去吸引潜在用户,再用这份内容生态去反哺平台价值,从而吸引更多的优质机构,形成一种正循环。
 
新氧非常看重用户和机构的平衡,品牌从一开始就在努力输出能吸引用户的内容。据了解,他们有6个微信公众号、20个微博账号、15个短视频栏目,内容覆盖医美、护肤、健身、美妆等多个领域。在最近一度的报告中,新氧新媒体矩阵全网单月最高浏览量超17亿次,同比增长200%,为内容生态的构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与此同时,新氧也建立了以“美丽日记”为核心的医美服务机构评价板块。用户对真实经历的分享不但能丰富平台的内容生态,也能帮助更多消费者挑选合适的医美机构。目前,新氧平台上通过审核、用户可见的“美丽日记”已超过350万篇,大众对平台的认可程度可见一斑。
 

03

每一次的营销传播,都在为“信任感”添砖加瓦

在我看来,品牌发展分为“内容”和“传播”两个维度。内容主要是品牌定位、产品开发、视觉呈现这些由内向外的东西,而传播则是在内容逐渐成形的时候,向外界告知自身内容的一种过程。对于新氧这类的平台来说,先深耕内容再做传播的策略,确实是非常正确的选择。
 
在搭建好这个“交易场”之后,新氧也开始在营销传播上频频发力,这些案例从形式到内容上都相当多样,但从根本来说还是围绕“信任感”在做文章。
 
1. 发布走心短片,用共情力增加信任感
今年六月,新氧发布了一支名为《新氧专业,爸爸支持》的走心视频。内容是以父女对医美的冲突观念展开:女儿想要做双眼皮变得更美,但是长辈却出于对她的爱与保护,不想让她接触任何有风险的事物。新氧不但借着这支短片将“矛盾点”转变成品牌传递专业性的“支点”,也用走心的灵感创意构建了与用户的共情。
 
2. 推出VR到店,用科技力增加信任感
为了建立机构与消费者之间的信任度,新氧也发布了VR智能展厅(又称“VR到店”)。在VR中,消费者不仅能看到医美机构的环境、医疗资质、医疗器械,也能体验实地考察也难以看到的实验室、血库中心、资料室等。目前,北京联合丽格第一医疗美容医院、成都极光口腔、easySCULPT怡脂等12家医美相关机构已上线VR到店。
除此之外,新氧也陆续推出了魔镜测脸、视频面诊、扫码验真、皮肤检测、医美百科、术后交流等10余个AI小工具,满足了消费者术前、术中、术后各个关键性内容和信息需求节点的不同决策需求。科技感能让人联想到专业性,消费者对平台和机构的信任也就更强了。
 
3. 探讨美与美商,用价值观增加信任感
其实医美的广告很难做,稍不留神就会有散播“颜值焦虑”之嫌。新氧以前投过一个被疯狂吐槽的电梯广告,就是一群白衣女孩在海边喊:整整整,新氧医美;整整整,新氧医美;整整整整;女人美了才完整;做女人整好….
就在大家还未过完吐槽瘾的时候,新氧邀请了蔡康永和冯唐两个心灵导师在美术馆讨论“美和美商”,很快扭转了大众对新氧的评价。品牌借着两位大佬之口,传递了理性看待整形,不迷信也不妖魔化整形的态度。如果可以的话,尽量用非整形达到美丽效果,不要盲目整形,更不要整形上瘾…

 

写在最后 

虽然新氧在发展中有不少可圈可点之处,但他们所面临的问题也日渐浮出水面——
 
一来,医美服务的供给端尚不成熟。据中国整形美容协会统计,目前我国医美行业从业者超过15万人,仅有1.7万人是合规执业者;而医美机构主要是以民营为主,想要吸引、培养专业医生的难度也很大;再加上一些头部医美本就拥有成熟的客群,愿意与第三方平台合作的又少了几成。在“双边市场”的搭建中,新氧很难突破行业所带来的瓶颈。
 
二来,品牌的商业化之路走得太快。其实电商和社区本就是相互矛盾的,商业成分过重会影响社区的调性和健康发展,过分注重社区内容也会影响变现之路。随着用户和机构数的不断增长,新氧审核的难度也会越来越大,如果不重视已经暴露出的问题,后续发展将会受到更大的影响。
 
据了解,新氧已经开始积极筹备金融业务,试图寻找新的增长点。作为医美赛道上的“头号玩家”,新氧究竟会朝着什么样的方向前行?我们拭目以待。

作者简介:【嘉文】公关界创始人、主编,资深营销评论员,写作风格深入浅出、犀利独到,曾从事专栏记者和营销分析师工作。

本文由网上采集发布,不代表我们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yingxiaobingfa.com/?p=10106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huaer8609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