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公关 > 正文

这个火爆朋友圈的测试题,你做过吗?

           

这两天,一支名为《测测你的哲学气质》的H5突然火了,火得一塌糊涂!


朋友圈中各行各业的人都开始晒出自己的“哲学气质”,不跟着测试一下似乎都跟不上这股“哲学热”的潮流。其实我对这事儿挺好奇的,一个内容偏冷门的测试,为什么能在朋友圈中突然火起来?直到发现这是网易系的H5,我才恍然大悟。毕竟网易出品的H5,刷屏也正常。


不知何时开始,“网易”这个词已经和“刷屏”划上了等号。


从9月的《她挣扎48小时候死去,无人知晓》到10月的《一分钟漫游港珠澳大桥》,每当有爆款H5诞生,就有人发出这样的感叹,“网易又双叒叕刷屏了”“这支H5果然是网易出的”。虽说虽说朋友圈刷屏事件的数量还在继续下降,用户也对品牌的营销有着更高的“戒备心”,但网易却总能凭借一次次的案例突破这个屏障,成为流量收割机!


虽然现在H5已经不能玩了,但我们还是能从两张图中感受一下这支H5: 



前段时间《你的荣格心理原型》的测试热度尚存,新的测试又成为了大众讨论的对象。如果说一两次的刷屏是偶然,无数次刷屏的背后肯定有迹可循。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网易为何能做出这样好玩有趣的H5?他们是怎样通过测试轻松取得千万流量?


洞察受众心理,是制造刷屏的前提


咱们都知道,在刷屏级的H5当中,测试类占据了半壁江山,即使是随机生成结果的小型测试,都能在一个小型朋友圈中火起来。当然,每个人成长的过程中都做过无数次测试,光从年代上看这肯定算不上一个新鲜事物,但网易却总是在测试题上做文章。而他们这样选,也是有原因的,先来说说第一个问题。


为什么人人都喜欢做测试题?


这一点其实很好理解,成长的过程中有无数分叉路口,尤其是面对重大事件的时候,我们总是迫切的想知道,自己到底是怎么样的人?自己真的想要什么?哪怕是我们眼中的“规划强者”,其实也没有真的了解自己。


美国心理学家Joseph Luft和Harrington Ingham提出过关于人自我认知的“乔韩窗口理论”,他们觉得人对自我的认识,就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每个人的自我都分为四个部分:


自己了解且他人了解的“真实自我”,

自己不了解但别人了解的“盲目自我”,

自己了解但别人不了解的“私密自我”,

自己不了解且别人也不了解的“未知自我”。


也就是说,心理测试的存在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有十分有用。它可以帮助用户更加了解“真实自我”,也能让用户察觉“盲目自我”,甚至能帮助用户探索到属于自己的“未知自我”。不过,关于自己了解的那部分,只是刷屏的前提。用户之所以愿意分享,是想通过这样的测试结果,让更多人了解自己。


分享测试结果,就是在分享自己



不仅如此,在分享这些测试结果的时候,其实也是在分享属于自己的“专属人设”。我们发现,这次测试的结果普遍都有着相同类型的文案:在满足了大家对结果的期望之下,增加了对用户的溢美之词。这也就给了我们足够转发的理由,我们可以通过H5的“嘴”,像他人展示自己的形象,心里还会加上一句旁白“这可不是自夸,而是测试出来的哦!”


内容有多专业,就有多打动用户


估计有很多人觉得,测试结果中的“猫腻”已经是惯用的套路,有不少人在制作同类H5的同时也考虑到了这一点,但同样类型的测试,为什么自己的就很难刷屏?其实,再好的载体只是一个外在的形式,能不能在内容上打动用户,才决定了这个测试受欢迎的程度。


我们平时做的测试非常多,但饱受诟病普遍都是以下几点:“题量太少,显得测试不专业”、“答案随机,每次测试都不一样”“广告植入,影响测试心情”…不管怎么说,用户测试的初衷是想了解并分享自己,但那个结果一定是自己认可的结果,如果为了讨好用户而淡化测试本身,其实得不偿失。


这个测试中一共有10个问题,每个问题2-3个答案不等,根据用户答案的选项对应产生23种哲学性格,数百个测试结果。有工作人员透露,哒哒整个团队为了做这个测试,集体读哲学相关的书籍,找不同的大学哲学教授交叉把关,就是为了提高结果的准确性。再加上这个月15号是世界哲学日,冷门的哲学内容,反而成了制霸朋友圈的利器!


只要去玩一下这个H5就会发现,他们制作这支H5也相当用心。设计上以素色为主,有古希腊雕塑、粒子移动、近代油画等元素,画风丰富、风格多样,颇有哲学气息。而画面的转场与衔接是通过在 canvas 画布上移动关键帧来产生动画的效果。哲学气息满分,看起来就高大上,当然能满足人的分享欲望。


爆款H5都不卖货?你还忽略了这一点


也有人说,网易的这支H5只是一个优质的测试,即使能刷屏,能给用户带来良好的体验,但却不能卖货,其实这个观点也需要一分为二的理解。首先必须要承认,不植入营销信息的H5,很难在短期内让业绩改变。但对于网易这样成熟的企业来说,这些刷屏的H5为网易带来的,并不是一时间下载量的提升,而是对“社交货币”的打造。


“社交货币”的概念其实不难理解,如果再通俗一点,就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话题”或者说“谈资”。举个简单的例子,今年的金塔奖上,网易云音乐获得了“2018年度大学生喜爱的音频应用APP”,关于年轻人喜欢网易云音乐的话题,也有不少人做过研究,喜欢网易云音乐的用户不仅仅是因为设计、乐库,还是因为调性和情怀。


你别不信,即使是使用同一款音乐软件,都能成为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契机。不仅如此,使用网易云的用户在外人眼中也有自己的标签,比如“文艺范儿”“小众文化爱好者”等等,其实这和之前讲到的分享测试结果的原理一样。



而网易新闻出的这款哲学测试H5,不仅让用户对网易新闻的咨询、内容有了起码的认知。它也在传递一个信息:一个愿意研究哲学、对测试内容如此严谨的团队,一定能提供同样优质的内容,而使用网易新闻的用户,多多少少也会带着这样的正面标签。应用和产品一样,附加价值同样重要。


最后再来做个简单的总结,这支H5之所以能够刷屏,是网易了解用户的需求,并通过最合适的方式表达出来,牛逼的洞察加上强大的内容,这才是“刷屏”的关键!

本文由网上采集发布,不代表我们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yingxiaobingfa.com/?p=9299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huaer8609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