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是佩奇》刷屏了。
有人说,2019年的第一次泪目和笑尿
给了一只长得像“粉色吹风机”的猪!
凭借金属朋克的硬核拉风造型,
在一支视频宣传短片中隆重登场!
意外,转折,无法抵抗……
佩奇,就这样再次C位出道!
你在城市生活中像牛奶面包一样熟悉的佩奇,
很多农村里的爷爷并不认识。
父亲对儿子回家过年的期盼,对孙子的想念,以及被“不回来啊”带来的打击,看到儿孙之后明明惊喜却欲擒故众的窃喜,热切期盼和忙碌没时间,这种矛盾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才是中国年特有的味道!
《啥是佩奇》起初以为是年底拍的公益广告片,呼吁大家回家过年,继而发现可能是手机广告,最后才发现是电影宣传片,这一波三折,足够网友躁动了,无法阻挡的让人泪崩,乡土化的转折笑料也让大家猝不及防,火爆刷屏的同时备受好评。
有些人看到最后才发现自己被“套路”了,但是大多数人依然沉浸在广告引发的共鸣中,手指一动发到朋友圈和社交网站,然后这只快要过气的超级网红猪,在猪年即将结束之际,又刷了一次屏!
细微的洞察,总是能跨越媒介之间的芥蒂,产生一种无法言喻的情愫,引发情感共鸣。
这支短视屏广告无疑是非常成功的,然而和传播主体电影《小猪佩奇过大年》相比,结尾惊鸿一现的中国移动,从头到尾被误解“躺枪”,却成为最大的赢家!
为什么说中国移动成最大赢家?
十年广告老江湖,不如社交评论区
社交平台的火爆不单单靠优质的内容原创,而社交真正的灵魂在评论区:微信微博的评论区,影视剧的评论区,即时沟通的弹幕等形式已经成为内容社交的主阵地。优质的话题和内容仅仅是社交传播的素材,是用户用来社交,发表自己观点和看法,表达自己态度的一种工具。
越来越多的人,“沦陷”在社交评论区里!
评论区作为一种新兴的互联网沟通方式,它可以隔空喊话,可以实时吐槽,也可以幽默逗趣,我们社交就某一事件,往往不是看事件本身,事件本身只是个抛砖引玉,而评论区的互动和观点才是真正的看点,也是用户最活跃的地方。为了看搞笑弹幕而打开视频的人也不少,追星青年更是把弹幕当成不会动摇的战场。
微博热搜“啥是佩奇”,搜索最多的是导演,中国移动,以及电影和王思聪,而评论区的留言更是让中国移动成为热点互动话题。
短视频广告的势头无需赘言,然而情感营销一直是广告营销中的重灾区,在短短的3-5分钟之内如何抓住用户的情绪一直以来是营销人面临的难题。纵观历年情感营销广告,优秀案例寥寥无几。“走心”的短视频越来越难拍,稍有不慎,不但无法抓住用户的情绪,反而变成了烂大街式的毒鸡汤。“啥是佩奇”视频取材选择了农村背景,老大爷不知道什么是佩奇,是因为信息获取困难,所以和这个信息化的时代脱节,很容易让人对这种矛盾产生信息覆盖的解决导向,而当信号断了,大爷想弄清楚什么是佩奇的时候,人们已经自然而然的想到了网络覆盖面更广的中国移动,移动形象就顺理成章的进入用户心智了。
社会与人的关系,大于商业与人的关系!明星的共鸣效应,小于平民的共鸣效应!
从春节回家过年这个点切入,“啥是佩奇”几乎进行了一场去商业化的传播,并不是说看不出是一则广告,而是让广告的商业性在植入方面尽量做到最小。因为大众对广告的直观感受,是抗拒的。研究发现,人们在视频平台充值会员不仅仅是为了VIP特权追剧,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为了不看广告。也就是说,营销人处在一个人们愿意为了不看广告而去花钱的时代!
关注人和社会的素材更能引起大众的共鸣,而关注平民的情感更能引起大众的情感共鸣。“啥是佩奇”宣传视频正是使用平民化的情感征服观众。当广告信息在最后出现的时候,人情味的共鸣淡化了广告的商业性,用户已经原谅了这是一则广告,因为情感连接和偏好已经建立了,用户对广告的接受程度变高了。
所以用户并没有对末尾移动的广告植入表现出反感,而从手机信号不佳和对信息获取的缺乏自然而然联想到中国移动的广告,却是实实在在的强品牌关联!
很多时候,猜不到结局的广告才是好广告!看不出是广告的广告往往更是好广告!
广告文案教父路克苏立文说:“当你展现了一些本身就很有趣或者很戏剧化的东西时,你就创造了好奇心缺口,当我们知道的事情和想知道的事情出现了缺口的时候,我们就会产生好奇心,这种感觉就像挠痒,止痒的办法就是继续看完广告”。这种广告,更能让大众记住。
年关将至,你愿意进城去看佩奇过大年么?
本文由网上采集发布,不代表我们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yingxiaobingfa.com/?p=9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