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车营销领域,一直有这样两种流派——
一种是直来直去,以各种亮眼的数据参数去体现产品力,让广大受众尤其是年轻消费者第一时间获取到较为关心的核心信息;另一种则是娓娓道来,以中庸的方式去烘托品牌调性,让品牌与消费者实现情感上的连接和共振,进而达到长期占领消费者心智和促成购买的目的。
而作为德系“三驾马车”其中之一的奥迪,其营销方式明显更倾向于后者。
5月21日,奥迪携手刘德华发布了一支以中国传统节气“小满”为主题的广告片,该片不仅没有过度的商业化元素,甚至连品牌特写都几乎没有几个。虽然全程都以田园山水为画面和背景,但恰到好处的文案与视频的融合却处处都凸显着奥迪品牌的高级感。
据公开数据显示,这支上线不到24小时的广告在抖音播放量超过500万,奥迪官方视频号的点赞、转发和收藏也都超过10万+,两个平台的预估总播放量最少超过1000万,年度最佳出圈广告的头衔似乎已成囊中之物。
而就在导演、制片人、文案、广告公司高层等一系列参与者纷纷在社交媒体发表感慨,详述台前幕后的心路历程时,短视频博主“北大满哥”发布的一条维权视频却让此次传播事件迎来了彻底反转。
5月21日晚,在抖音平台拥有300多万粉丝的博主北大满哥发视频称:奥迪当日发布的一条广告,涉嫌抄袭他在2021年5月21日一条视频的文案。
对此,他发布了一条对比视频,上下屏幕分别为其自己的视频与奥迪的广告内容。
北大满哥表示,这首诗最早发布于2018年自己的朋友圈,里面都有原创声明和创作过程尽管这并不是自己第一次被抄袭,但他仍希望希望抄袭一方可以出来做一个解释。
该澄清视频一经发布就在网络上掀起了热议,舆论的矛头也直指奥迪,吃瓜群众们纷纷谴责奥迪这一出抄袭风波既给北大满哥造成了困扰又坑了刘德华。
迫于舆论压力,奥迪在5月22号上午主动下架了相关视频并就该事件公开道歉,奥迪还在声明中表示,该视频由创意代理公司M&CSaatchi(上思广告)提报并执行,本着不回避问题的原则,已责成其尽快就所涉文案侵权情况进行处理,给公众一个满意的答复。
紧接着,创意代理公司上思广告也发布了道歉声明。令人窒息的是,上思在声明中只承认了自己在版权保护意识方面的淡薄,并没有直接承认自己存在抄袭的行为……
随后,刘德华官方后援网站华仔天地发布刘德华声明表示,“对原创我是百分百的尊重,今次事件,对于广告团队在创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对满哥造成的困扰,我个人深感遗憾,Audi和广告公司现正认真处理中。”
至此,这场彻头彻尾且影响重大的抄袭事件也缓缓的落下帷幕,随着吃瓜群众散的逐渐散去,一场“三方共输”的世界也最终达成。
一场没有赢家的合作
最近几年,我们看过品牌因为代言人的负面新闻果断提出解约,收获人们一致好评的;也看过代言人因为品牌立场原因终止合作,赢得大家一致称赞……
而像本次的抄袭事件直接让品牌方蒙羞、让明星代言人尴尬、让广告公司颜面扫地的案例,不仅少见,而且还多少沾点玄幻那味儿了。
回看此次抄袭事件,最为光火的肯定非奥迪莫属:
作为全球知名的汽车品牌,奥迪一直都以优雅、前卫和科技的形象示人,本次选择携手刘德华合作的目的无非是想要更进一步,希望通过刘德华的影响力去继续夯实其在消费者心中高端的品牌认知。
然而,由于奥迪在本次合作中的监管不力、审核不严,其造成的负面影响也最终反噬到自己身上。毕竟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他们根本不会去管什么代理公司、什么文案、什么版权之类的,他们看到的、听到的、理解到的都只是奥迪陷入抄袭风波,这对奥迪品牌一直苦心经营的品牌形象无疑是一次沉重的打击;
其次是作为娱乐圈“常青树”的刘德华:
对于已经从影41年有余,影帝奖项拿到手软的刘德华来说,此次与奥迪合作拍摄的《人生小满》不出意外也会成为其演艺生涯中最为尴尬的一次出镜。
尽管刘德华在本次事件中完全是被坑的一方,但对于像刘德华这般咖位的明星来说,一次原本叫好又叫座的合作突然陷入争议漩涡,其心里难免会有种“哑巴吃黄连”的感觉。
当然,正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至少经历过这一次事件,让更多品牌方看到了刘德华的影响力,这也为刘德华后期与其它品牌的合作创造了条件;
最后是本次事件的始作俑者——上思广告:
可以肯定的是,因为上思公司全权负责此次营销传播项目,“翻车”之后所面临的巨额赔偿自然也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不仅如此,相比于广告制作成本和明星出镜的成本,后续的媒介投放成本才是真正的大头,而随着合作视频的全面下架,之前购买的各种点位、排期自然也会全部作废,这个损失肯定也会算在代理公司头上。
更为关键的是,经历过此次抄袭风波后,小到文案提供者、大到上思这家广告公司的未来也一并葬送,甚至连秽土转生的概率也几乎没有可能,因为品牌方和市场早就在心里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带给我们那些警示
根据最新消息,奥迪目前正和“北大满哥”就该事件进行善后事宜的沟通,其结果有待进一步公布。
而在笔者看来,无论结果如何,本次抄袭事件都是极具影响力的,它不仅给众多从事文案工作的人以警示,也进一步推动了知识产权的保护,更为很多品牌在进行营销传播合作时敲响了警钟。
01、源头不出问题,才是成本最低的营销宣传:
尽管我们已经看过太多品牌“翻车”的案例,但类似于奥迪这种因为供应商太坑而“翻车”的案例确实少之又少。
以汽车品牌与供应商之间的合作关系举例,本次事件对奥迪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丝毫不亚于旗下某款车型因为零部件出现严重质量问题而面临大规模召回,两者不仅都要面临巨额的成本支出,更要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经受品牌负面影响的考验。
正如奥迪在致歉信中所提到的那样,本次事件之所以会发展到这一步,自己“监管不力,审核不严”也占很大一部分因素,这也告诉所有品牌一个道理——源头不出问题才是成本最低的质量管控。
02、与其被动处理问题,不如主动发现问题
“与其亡羊补牢,不如未雨绸缪”,对品牌而言,提前预警、提前发现问题永远比出现问题后的补救措施更有效。
当然,预警体系的搭建也绝非易事,这不仅要求品牌在营销立项前期多多参照以往的行业标准,更要与广告供应商群策群力地构建全方位的预警体系,将一些可能存在的问题趁早消灭在萌芽状态。
03、摆正自身位置,以有效行动快速止损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如果审核过程中确实没能及时发现问题,通过危机公关来快速止损则无疑是最好的办法。
而危机公关的处理一定要迅速有效,在互联网平台上往往事件发生后的两个小时内,品牌方就需要作出相应的声明公告,如今一般是通过企业官网以及企业官方微博发出声明。
快速的回应能够代表品牌的重视程度,同样能缓解消费者及大众的恐慌情绪,同时根据事件具体情况选择回应方式,在解决方案还未出台的情况下争取一定的处理时间。
以本次事件为例,当发现文案有问题后,奥迪先是下架了相关视频并向公众致歉,没有第一时间“甩锅”,更没有选择和广告公司“撕逼”,而是先承认自己在本次事件中的过失,以诚恳的态度告诉消费者自己正在解决问题,以此来最大限度的阻击舆论的继续发酵,减少负面影响。
写在最后:
一个好的广告创意,可以迅速吸引公众目光,让品牌更加深入人心;一个陷入争议的营销传播,自然也会对品牌形象造成巨大损害。越是社会知名度高的企业,越应该懂得这其中的重要性。
正因如此,品牌方必须在制作、发布等环节上高度严谨、高度审慎,对公共规则保持高度敬畏,严肃认真对待这种传播可能产生的社会效应。
否则,看似是营销上“翻车”,实则是品牌口碑、社会声誉在公众心中的“翻车”。
本文由网上采集发布,不代表我们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yingxiaobingfa.com/?p=14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