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兵法先生
来源 | 营销兵法(ID:lanhaiyingxiao)
LV品牌方可能怎么也不会想到,在2021年秋冬季发售的3.9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28万)的飞机包,最近在某拍卖会上,竟然拍出了近65000欧元的价格(折合人民币约52万),直接溢价24万元,主打一个“贵”上加“贵”。

令人瞠目结舌的价格,不像是在拍卖“包”,更像是拍卖了一架真飞机。一些海外网友戏称:你可以花更少的钱买一架真飞机了。

或许,这就是奢侈品的“钞”能力!网友戏称,现在的奢侈品,是“我嫌它丑,它嫌我穷”。

LV天价飞机包,为何能“飞”出天价
不过话说回来,尽管网友常常调侃,奢侈品不坑穷人,但一点也没耽误我们围观奢侈品品牌的热闹。这次火的LV天价飞机包,除了溢价能力超强外,我们聚焦LV飞机包的产品设计、工艺细节,想要从中归纳出“过人之处”。
扒一扒飞机包的设计,18厘米的机舱高度,78厘米的超长机身,88厘米宽的机翼,而且在机翼下,还真的装了个“微型引擎”,这细节,俨然一架“真飞机”呀。

飞机包的细节不仅于此,认真看引擎、机翼、尾翼、挡风玻璃可谓一应俱全,更仔细一些,你会发现包身好像还有“螺丝钉”,真的是巨细无遗。



整个设计,加上包上LV独特的图案与花色,让款包“贵气十足”。
如果说,这些细节已经够突破了你的想象,那LV还有更细节之处,堪称为产品设计中的天花板级别。很多人戏称,叫“飞机包,总不能飞吧”,讲真这款包真能“飞”,越扑腾越贵的样子。

网友锐评:“看起来不太聪明的亚子”






“本穷鬼真的很喜欢”




话说话来,“别致”的设计,超强的溢价与保值能力,大多数人会产生拥有一只的想法。就这样说吧,LV不仅筛选客户,还一直喜欢玩稀缺,这款LV飞机包全球限量65个,挤破头也不一定能买到,这就是为什么拍卖能拍出近52万人民币的原因。
设计奇葩包,LV从未止步
看似不实用,却又具备溢价能力的包包,随着时间的流逝没有被遗忘,反而在几年后,展出了惊人的“捞金”能力,吸引人了不少人的眼球。
在产品端,奢侈品LV的创造能力从未设限,特别是在箱包的设计上,总能不断突破大众想象的极限。
比如前不久炸翻秀场的宫灯包,除了售价为23万备受关注外,其灵感来源于宫廷的中国风设计,更成为了大众讨论的焦点,其中一款还自带氛围灯,够亮~眼!

与宫灯包同样抓马的,还有讨论热度较高的龙虾包,超大的“钳子”,有谐音“钱”的意思,真怀疑是LV为中国市场量身打造的。
有时候,还真不得不感叹,LV设计师的脑洞,原本以为宫灯包、龙虾包就够天马行空了,没想到还有游艇包,别说,还原度还挺高的。

有天上飞的,水里游的,自然就有地上爬,早前LV还上线了视觉效果炸裂的蟑螂包,并上线了栩栩如生的4款,让人直冒鸡皮疙瘩,广东人看了都会说一句“你没事吧”。




可以说,创意无瓶颈,在LV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了,有灵感来源于鸭子的“鸭子包”。

有分别搭配鸵鸟皮和鳄鱼皮款的恐龙蛋包包。

日常包,有大有小,LV也为消费者想到了,灯塔包、乌龟包、飞碟包(又名陀螺包)、微米包……

值得一提的是,这款微米包真的要在显微镜下才能看清楚,长657 微米,宽222 微米,高700 微米,其体积比一粒盐还要小,拿到手上就是“皇帝的新装”,除了自己,没人知道你手上有一个“巨款包”。

无论是飞机造型包、游艇造型包、龙虾造型包,还是其他设计风格奇葩独特的包包,尽管它们的目标用户并非月薪三千的普通人,但LV深谙“争议即流量”的营销之道,大众讨论的热度越高,这些造型奇特的包款就越容易突破小众圈层,引发更广泛的关注,从而成功出圈。而这也为那些经济实力雄厚、渴望彰显个性的消费群体,提供了一个极具吸引力的购买理由。
写到最后:
正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LV看似疯狂的设计背后,其实有品牌自己的底层逻辑。
奢侈品至少具备三大核心价值:稀缺价值、收藏价值、象征性价值。奢侈品品牌常常通过营造稀缺感,并从工艺、面料、设计、文化等多维度进行凸显,以此为产品的高溢价做铺垫。而产品的高溢价,也从侧面印证了品牌具备一定的收藏价值。与此同时,在欧洲,奢侈品向来被贵族阶层视为财富、地位与品位的象征,能够满足他们在社交场合中的需求,或是获得阶层认同感。
同时,为了营造话题性,扩大传播,提升品牌辨识度。奢侈品从价格、数量、设计等方面筛选客户,又希望更多普通人认知品牌符号并为之传播,这种“错位”的需求,就让猎奇的设计有了多重“需求”,。一方面,独特的设计容易引发大众的争议,人们一边吐槽一边传播,无形之中扩大了品牌影响力;二是有噱头的产品,在价格筛选用户的基础上,就使那些试图用外在“配置”彰显身份与财富的人,有了购买理由,这也从另一个角度体现了奢侈品的价值与功能。同时,奇葩的设计,还能成为人们在社交场合中的谈资以及在社交媒体上“炫耀”的资本,从而反哺品牌的传播。
更有趣的是,市场对奢侈品品牌还提出了一个颇为微妙的要求:既要接地气,又不能过于接地气。接地气是为了让更多人认识,但若人人都能买,奢侈品的独特特质便会荡然无存。可见,奢侈品与消费者博弈背后的营销心理学,还是颇有意思的。
声明:文章只做品牌行为分析,不做任何投资建议。
作者简介:【兵法先生】营销兵法创始人、知名营销分析师,原创多篇文章阅读超10W+。个人工作微信号:bingfaxiansheng。


本文由网上采集发布,不代表我们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yingxiaobingfa.com/?p=2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