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兵法先生
来源 | 营销兵法(ID:lanhaiyingxiao)
在“听我想听”“就是歌多”“让音乐更有趣”等不同层面的“混战”中,网易云音乐就像个不走寻常路的“显眼包”。和其他平台比起来,其“资历”相对较浅,可奇怪的是网易云总能“拿捏”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
我们深入探究了网易云音乐的营销内容生态后发现,它凭借出色的内容运营成功圈粉一大波年轻用户,并有实现用户留存的“独门秘籍”。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网易云音乐是如何用年轻化的视角,俘获更多人的心。
在激烈的竞争中,网易云另辟蹊径,从App诞生起,就搭建了“乐评专区”,既是听众的“宝藏社区”,又堪称音乐界的“故事会”。
在热门歌曲的乐评专区,不少超30w的乐评,让乐迷们一边听音乐一边看故事,使心灵与音符交织共鸣,情绪价值Max。

有人在此写下青春的悸动,那些未曾说出口的暗恋,使旋律有了寄托;有人倾诉着生活的酸甜苦辣,失业的迷茫、创业的艰辛,都被音乐抚慰;还有人分享着跨越山海的友情……这些乐评,是情感的拼图,拼凑出了人间百态。

乐迷们在这里找到了同频共振的“灵魂搭子”,治愈着每一个感受文字魅力的人群。而乐迷们表达出对歌曲的深度认同、讲述的故事以及评论的互动内容,都形成了网易云的内容文化。
这些乐评故事就成了网易云传播的素材来源,其“乐评专列”“毕业季文案”为啥每次出现都能形成“现象级传播”,就在于它们精准提炼了乐评中的共情点。据平台数据显示,“毕业那一年,为了拥抱你/哭着拥抱了全班的人”这句发布于7年的乐评,在今年的6月新增了1.2万条「此刻听歌」弹幕,书写了“比文案更戳心的是时间戳”,也发挥了文案的魅力,文案带着真实温度,持续触动着大众内心柔软处。





有了乐迷的加入,使原本“一首歌一个故事”,变成了“一首歌有万个故事”,有的人让2025年30岁的“我”拥抱,并安慰了2017年22岁刚毕业的自己;有人用自己的方式,去安慰与治愈“失恋”“爱而不得”的人群;有人说评论过1000后表白,网友也都帮他实现了;也有人抱着看故事的心态,去寻找“惊艳”的评论……有人泪目,有人哭着哭着就笑了。

这样一来,网易云就搭建了一个超自由的互动专区,就像一个24小时不打烊的“树洞”,让乐迷们能毫无顾忌地敞开心扉,尽情讲述自己的故事、抒发内心的感慨。不管是开心到飞起的“小确幸”,还是难过到想哭的“emo时刻”,每一种真实的情绪都能找到同好一起分享、一起治愈。
这种互动式UGC(用户创造内容),打开了用户情感共鸣的大门,多样化的故事不断营造着新鲜感,让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在这里“安营扎寨”,成为平台的忠实粉丝。
要是只有故事和UGC内容,时间久了,可能就会让有些人觉得不够“上头”,人们想要更多新鲜的玩法。
网易云音乐还推出了一系列超有梗的IP化内容,像“年度听歌报告”“黑胶VIP”“今日份听歌打卡”等,直接把仪式感和参与感拉满。“今日份听歌打卡”像是听众记录心情的空间,能够实时记录情绪。而“年度听歌报告”,每年年底,它就像一份专属的音乐“年终总结”,详细记录了用户这一年的听歌喜好、听歌时长,甚至还能根据乐迷听的歌曲风格,分析出他们的不同心情,并会生成专属的治愈文案,温暖着每一个人。


这样一来,网易云音乐就凭借充满仪式感的内容,让用户感觉自己像是被平台“宠爱”的VIP,不仅提升了用户粘性,还不断吸引新的流量进入,产生了流量与留量的双效果。
原本音乐场景无极限,但是在手机成为大众必需品的当下,手机也就成了网易云与消费者沟通的重要媒介,如何发挥手机的介质作用呢?网易云音乐选择在跨界和场景化营销方面持续发力,进一步增强了用户与平台之间的情感联系。
在线上,网易云与不同领域、品类的品牌联名,圈粉不同圈层的用户。
如在魔兽世界20周年之际,和它联名送福利,让用户在听音乐的同时,还能感受到魔兽世界的热血,情怀感满满的。

和雀巢8次方联名,把全新缤纷人格盒和契合不同性格的文案结合在一起,就像给每个用户量身定制了一份专属的“情绪套餐”,让不同性格色彩的人群都能找到共鸣点,直接戳在大家的心巴上。




线下,网易云音乐也没闲着。
在地铁广告牌上播放热门歌单,让上班族在通勤路上也能沉浸在音乐的世界里,走出地铁想要续上未播完的音乐,助力拉新;在春节回家的热门专列上,写上应景的文案,使人感同身受;合作各类音乐节,把线上的音乐氛围搬到了线下,让用户能亲身感受现场音乐的魅力,也使高燃、喜悦等复杂的情绪,不再局限于App、手机上,而是有了氛围感,表达也更具象化。





网易云音乐在不同渠道、场景、人群中,搭建了一个全方位、立体化的营销矩阵,实现了用户拉新与留存,也为品牌树立了一个年轻化、有网感的形象,进而成功赢得了年轻一代的心。
本文由网上采集发布,不代表我们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yingxiaobingfa.com/?p=33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