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兵法先生
来源 | 营销兵法(ID:lanhaiyingxiao)
最近,小红上一张宜家投放在某地铁的广告走红,这张地铁广告:蓝底黄字,视觉简洁有力,画面中央只写着巨大醒目的“便宜”二字,下方简单标注了家具广场的名称,让宜家的这张极简广告格外显眼。

看到如此直白又极具冲击力的设计,意外走红网络,网友称:“这才是真正的设计”,被不少网友点赞。在社交媒体上迅速引发热议,短时间内收获大量关注与讨论。

“设计成本不超过5毛,在小红薯上3000个点赞,已经是巨大成功了”,其言下之意是:小成本大流量,巨爆!

有人直抒胸臆表达喜欢,“这要是宜家的广告恁又要夸了”“作为设计师,我觉得这广告确实挺优秀”。


“实在的广告,字大真抓人眼球”。


“换别的广告不一定会看,但这样设计的路过的人高低都得看两眼”。

当然,也有不同的声音,有人表示“钻了个审美疲劳的空子,如果所有商家都这么干就无效了”,如果从另一个角度看,其实也是网友的反向夸奖,宜家在精致主义的潮流中,敢于做减法,用直接凸显卖点信息的广告赢得了用户的好感。

看似简单的一张海报,背后却藏着宜家数十年沉淀的品牌营销逻辑和用户洞察。
在地铁站这个信息爆炸、人流密集的空间里,人们被动态屏幕、促销话术和网红推荐轮番轰炸,感官早已疲惫。而宜家这张看似“极简到近乎朴素”的广告,反而制造出一种反差式的宁静。它不喧哗、不煽动、不制造焦虑,只是安静地传递最核心的信息——品牌标识、营业地址、核心竞争力。正因这份克制,使其成功跳出视觉噪音,让其广告信息真正能够从被看见到被理解。
正如网友评论的那样,简单粗暴,直击人心。

这种“少即是多”的策略,并非宜家独有。例如,餐饮品牌“肥肥虾庄”在电梯中的一组广告,也深谙此道。硕大的“虾好”二字占据画面中心,既是产品品质的直白表达,也是品牌名的巧妙呼应。没有复杂文案,没有具体的优惠信息,却凭借强烈的视觉冲击和精准的品类联想,瞬间抓住了大众的注意力。

无论是宜家,还是肥肥虾庄,都印证了一个道理:在信息过载的时代,真正的有效传播,不在于说得多,而在于说得准、看得清。当品牌敢于做减法,把空间留给核心信息,不但能够实现差异化营销,还能助力声量最大化。
其次,网友的“辣评”本身就是二次传播的素材,也助推声量进一步发酵。
不少网友调侃,“我觉得设计一般,甲方挺优秀的”“可能是甲方自己做的 连设计费都省了”“这个广告好。直接把优势展示出来了”“建议全国商场统一这个风格”“看起来是真的很便宜了”“美工都请不起,比那些花里胡哨的广告,你说便宜不便宜吧”……

这些看似戏谑的评论,实则表达了人们对过度营销的厌倦,而对那些信息明确、真诚沟通的品牌有着好感度,在一波又一波的讨论声中,也使宜家广告持续发酵。这也使宜家无意中成了“反内卷广告”的代表,这种口碑反哺,远比品牌自说自话更有力量。
为什么这次最不像设计的设计,能够获得4W+点赞,是因为这是宜家广告,因为宜家品牌信任早已建立,无需赘述。
当“蓝底黄字”这一极具辨识度的视觉锤出现时,好像不再需要过多的文字赘述,消费者大脑便瞬间被激活,自动联想到“高性价比”“北欧简约设计”“自己动手组装”等一系列的品牌认知。这种长期坚持、高度统一的视觉系统,像一种无声的语言,让宜家无需在每一张广告上重复解释“我是谁”“我卖什么”“我的品牌特质是什么”,也早已在用户心智中完成了深度占位,建立起了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默契。
正因如此,一张只有“便宜”“卖家具”与地址信息的广告牌,看似极简到近乎朴素,却依然能成为高效的传播载体。使它不是孤立的广告,而是品牌宇宙中的一个记忆坐标点,依托宜家深厚的品牌资产,这张海报得以迅速被识别、理解并引发共鸣,最终在社交媒体上形成自发传播与话题引爆。
或许,未来的品牌沟通,不在于你说了多少,而在于你敢不敢少说。宜家,从去品牌LOGO,到“无处不在”的联想,也再次证明,当一切喧嚣退去,品牌本身,就是最好的广告信息。
本文由网上采集发布,不代表我们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yingxiaobingfa.com/?p=34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