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万物皆可玩跨界的年代,为了尽可能的吸引消费者们的注意和青睐,越来越多的品牌都开始变得“不务正业”起来,而宜家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作为一家全球知名的家具和家居用品零售商,“出道”77年的宜家凭借着丰富的种类、独特的设计、新颖的购物方式以及物美价廉等优势积累了大量拥趸,而在年轻一代逐渐成为主力消费人群的当下,宜家的性质也悄然发生了变化,早已不单单只是一家售卖家具的卖场。
01
被耽误的餐饮巨头
一谈论起宜家的“不务正业”,想必很多人首先想到的都是宜家那售价1元,但一年却能卖出1600万支的冰淇淋。
虽然不能直接为宜家带来利润,但冰淇淋却以最小和最为直观的方式给顾客带来了好的体验,并且不断加强大众对宜家“价低质优”的认知,将部分顾客变为宜家的直接消费者或者是潜在用户的同时,为宜家跨界餐饮行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另一方面,迷宫般的设计加上如此庞大的客流量,对宜家做餐饮有天然的优势,而为了最大程度的吸引用户就餐,宜家还专门把餐厅设置在购物路线的中间。
而因为宜家的选址总是在远离市中心的郊区,很多逛宜家的消费者大多不会萌生出“离开宜家出去吃饭,吃完再回来买”的想法,只会想着“随便在宜家餐厅吃点东西,再继续逛”。
“天时”和“地利”都有了,宜家接下来要做的仅仅是通过美味的食物来达到“人和”的目的了!
在宜家中国28家门店的官网上,宜家除了售卖独特的瑞典食物,也不断推出本地化菜单:
成都宜家
串串
深圳宜家
广东特色早茶
广州宜家
鱼香肉丝饭、咖喱牛腩饭
济南宜家
麻辣小龙虾
重庆宜家有重庆小面,在北京、大连、上海也不乏宫保鸡丁、翠竹扒三鲜等常见中菜。
另一方面,宜家“爆款制造机”并非浪得虚名,除了在本地化菜单上搞事情,也推出不少自带“网红属性”的冰淇淋,俘获了不少少女心。

门店优势在上人性化的设计,宜家如今一跃成为了世界上第六大的餐饮巨头,每年的美食营收就达到了15亿,2018年宜家中国的营收达到147亿元,餐饮更是直接贡献了将近10%。
02
宜家,甚至还卖衣服
在跨界风潮刚刚兴起时,宜家曾经与很多潮流品牌们合作推出过联名款,比如去年的Off-White设计款:
就在最近,宜家正式上线了首个服装系列——「EFTERTRÄDA」,该单词在瑞典语里是“继任者”的意思。虽然目前只是在日本宜家首发,但所有产品都打上了slogan——「Design and Quality IKEA of Sweden」。(瑞典宜家的设计与品质)
该系列包含T恤、卫衣、手袋、浴巾、雨伞、水瓶等共计10款商品,主要以宜家Logo和条形码为主要设计元素。
值得一提的是,该系列单品中的T恤、卫衣和毛巾均由棉制成,雨伞则用了回收而来的聚酯,便携水杯与宜家门店提供的免费接水点相呼应,宜家想要通过这种方式来鼓励大家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瓶。
除了搞餐饮和卖衣服,宜家这些年还在全球各地将“不务正业”发挥的淋漓尽致:
今年6月,宜家在日本开了全球首家便利店,除了与其他家便利店卖一样的商品外,宜家还这里出售的是一些瑞典传统的美食,还有瑞典的手工啤酒和甜点;
2019年,宜家在广州首开第一个宜家咖啡馆,店内提供瑞典特色的糕点和饮品,还可以买到宜家自营的咖啡用具;
在上海,宜家开出国内首个宜家烘焙工坊,供应咖啡、甜点等;
在台湾开出全球首家快闪酒店;
还在台北开出全球首家百元店,重点在于宣传那些被忽略的百元小商品;
……
诚然,相比起很多品牌的“玩票”属性,宜家每一次的“不务正业”显然都是有的放矢的!
卖衣服除了能够迎合时下年轻消费者追求个性和新鲜事物的喜好外,也更像是一张张移动广告牌,为宜家带来更多的关注度;而快闪酒店、便利店、百元店这些跨界都是在给消费者持续加深宜家“价低质优”的感受;咖啡店和烘焙馆等也是宜家积极涉足年轻消费者喜欢的行业的尝试……
在这些跨界的背后,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强化宜家在消费者心中的认知感,这些跨界虽然看上去毫无关联但却相辅相成,都是在为品牌今后的发展提供动力以及更多可能性!
作者简介:王李,[互联网营销分析]创始人、主编,从事互联网营销近10年,个人微信号:Eddiese。
互联网营销分析

网络营销案例挖掘、网络公关传播解析、网络品牌热点追踪、广告传播分析
参考资料:
营销有一套:宜家,一家被耽误的餐饮巨头
本文由网上采集发布,不代表我们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yingxiaobingfa.com/?p=13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