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第一杯奶茶」这个梗可以说是横扫网络,像病毒一样疯狂的蔓延,成功“袭击”了各大网络平台。从社交网络到短视频平台,再到朋友圈,基本上都可以看见「秋天的第一杯奶茶」的身影。
目前,#秋天的第一杯奶茶#话题,在微博上已经积累超过21亿的阅读,超80万的讨论。
截止发稿前,在抖音上,排名第一「秋天的第一杯奶茶」的视频,播放已经超过了20亿,关于此话题而创作的短视频超过了35万个。
在B站、知乎、快手等平台,均可以看见「秋天的第一杯奶茶」的身影,此话题似乎打破了互联网是一阵热度的魔咒,7天时间里热度一直被维系,加入关注和讨论的人也越来越多。据相关媒体报道,因为「秋天的第一杯奶茶」这个梗的爆火,奶茶店的销售业绩与同期相比提高了3层。
目前,关于秋天的第一杯奶茶的话题还在持续发酵中,究竟什么是「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在大多数人看来,立秋后天气转凉,而那些关心自己的人会转一个红包给自己,附言“秋天的第一杯奶茶”表示一份关心。不过,随着这个梗热度的提高,便演变成了秀恩爱、晒成就感等等。至于为什么这个红包是52元,依然没有人能说清楚。
「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凭什么火?
在这亮眼的数据数据背后,还有不少人想不明白,「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凭什么火了?
1、人性弱点之爱炫耀和从众心理
爱炫耀:
关于人性弱点一直都在被营销“利用”和“消费”,这是许多人的共识,即便如此,当面对“打折促销”时,我们依然无法控制住自己爱占小便宜的弱点,换句话说促使我们消费的并非理性的判断,而仅仅是我们自己觉得占了便宜。
一样的道理,当有人发现有趣的网络热梗后,但自己的朋友圈又没人分享,因人性弱点中的“炫耀”心理趋势,用户就自愿去分享去晒令自己高兴的网络梗。
从众心理:
当看见不断有人在自己的朋友圈刷秋天的第一杯奶茶这类热梗,就会引起更多人的好奇心,想要去了解这个梗。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从众心理就会趋势他们去发朋友圈,进一步关注网络话题,甚至还开始了新一轮的调侃“跟个风,XXXXX”这类表达。也说明,人们知道自己是受人性弱点的驱使,也依然觉得很有趣,乐意去分享。
从众心理的驱使让一些人盲从。甚至有人表示,自己根本不懂「秋天的第一杯奶茶」是什么梗,但是喝到了。据环球网发起的微博投票显示,超过50%人参与到了「秋天的第一杯奶茶」这个梗中来,可见从众心理的魔力。
2、明星、大V的推波助澜
3、奶茶原本就有着深厚的受众基础
奶茶这个在社交媒体时代成长起来的品牌,原本就自带「社交属性」,奶茶以高颜值、高品质、重社交等特点快速串红,让那些在互联网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消费者甘愿成为其粉丝。
36氪研究院发布的《2019新式茶饮消费白皮书》显示,90后和00后是新式茶饮消费的主力军占58%,同时在调查者中有93%人的表示每周会多次购买新茶饮,而奶茶作为新茶饮的一类,自然是年轻用户消费的对象。

4、参与方式简单,成本低
除此之外,「秋天的第一杯奶茶」这个梗大火,还有一个原因是参与成本低,毕竟围观看热闹不需要花钱且还能给自己带来欢乐,这是一举两得的事情。加上网络发展,人们了解热点及时且快速,而参与只需要转发或者购买,亦或者什么也不做,也是看看话题讨论的热烈程度。
好玩有趣,参与简单且参与成本低等诸多优点,让那些吃瓜群众乐此不疲参与其中,参与感和归属感让他们变成了话题的传播者,助力话题实现二次传播。
借势营销,谁或是最大赢家?
既然自己无法去制造热点和成为热点,在社交网络刷屏的话题,原本就自带话题热度,那品牌怎样蹭热点才能将营销做于无形?华姐在网络上搜索了一些借势或看似自来水传播的案例,可能我们能够从他们的借势中找到一些可以借鉴之处。
1、淘宝卖家:直接销售产品
淘宝卖家可能是蹭热点的人群中反应比较灵敏的,基本上人们还在乐呵呵笑这个梗的时候,淘宝卖家已经行动,并将热搜植入到店铺中,为自己引流。华姐搜索了一下,不少的奶茶品牌在自己的宝贝标题中增加了关键字「秋天的第一杯奶茶」。


2、微博表情包:与用户玩在一起,并提高品牌的曝光度
农夫山泉:

品牌将自己的营销目的藏在网络热点中,将广告标识弱化融入到社交媒体上流行的表情包中,在轻松愉悦的氛围里实现“收买”消费者,让他们演变成营销传播的媒介,实现品牌的高曝光度。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营销前线
本文由网上采集发布,不代表我们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yingxiaobingfa.com/?p=29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