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案例 > 正文

B站《后浪》刷屏后的一些思考

           
在五四青年节之际,B站的广告片《后浪》刷屏了。
70后、80后、90后在朋友圈分享;人民日报、澎湃新闻等主流媒体纷纷报道,真正的打破了圈层引发全民讨论。
让人没想到的是,在刷屏后的赞美、肯定声中,随之而来的是批评、解构,两极分化之下产生了无数的舆论信息。
从营销角度来看,《后浪》无疑是成功的。截至发稿前,这条广告片仅在B站的播放量就达到了1206.2万,点赞数136.2万,弹幕18.9万。其次还通过央视《新闻联播》前播出2分钟特别版,在微信朋友圈投放社交广告以及网络上传播的4分钟纯享版,传播渠道不多,但却成为一场破圈刷屏级传播案例。
从社会的角度来看,《后浪》中的电竞夺冠、环游世界、身穿汉服跳舞并不是主流年轻人,把兴趣作为生存方向很理想化,大多数年轻人逃脱不了现实的。自由选择、自由探索是建立在足够强大的基础之上,年轻人的青春也不总是无所畏惧,忧伤和迷茫也会伴随。
有人说《后浪》的文案是自嗨式口号,在贩卖年青一代的热血;
但我觉得用乐观的心态看待又很不一样,文案肯定了年轻人,并且包容多元化。很深刻很打动人,也足够令人热血沸腾。
尤其是「一个国家最好看的风景,是这个国家的年轻人;不用活成我们想象中的样子,我们这一代的想象力,不足以想象你们的未来」这两句文案由作为上一代人的何冰老师念出来,更具有说服力和肯定的力量。
而且从上一代人的视角来向年轻人表达心里话,不仅能打动年轻人,也能激起上一代人的情感共鸣。
加上何冰老师对每句文案的情感拿捏和肢体语言表达出了对年轻人嘱托希冀,满怀敬意的姿态,特别是在结尾处说完「奔涌吧,后浪!我们在同一条奔涌的河流」之后,留给观众一个转身的背影,更像是一种交接,把舞台交给年轻人。
振奋人心、鼓励肯定是年轻人需要的正能量。
可以说,不同的角度就能有不同的观点。不过《后浪》得到更多的应该是掌声,毕竟「弱小的人才习惯嘲讽和否定,而内心强大的人从不吝啬赞美和鼓励」
——
其实从《后浪》这支广告片来看,我倒是更想探究背后的创意公司以及从另一个角度展示当代主流年轻人是什么样的。
据了解,《后浪》是由上海胜加制作的,这家公司很擅长给品牌讲故事。
比如中国银联《大唐漠北的最后一次转账》;

快手的《可爱中国》;
方太的《油烟情书》;

踢不烂《用一辈子去完成》,这些广为人知的营销案例都出自胜加。

凭借敏锐的洞察力,挖掘人性情感,用故事来表达品牌定位、品牌价值观和产品核心,胜加已经为腾讯、美的、方太等多家一线品牌打造了经典案例。
如果说《后浪》中展示的年轻人太理想化,那么主流的后浪到底是什么样子?
快手这支《可爱中国》既接地气又可爱,致敬那些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真正热爱生活的人。
作者介绍:白杨,【品牌营销官】主编,从事品牌营销多年。个人微信号:baiyang8292

品牌营销官

品牌营销案例精选、热点营销事件挖掘、公关案例分析、优秀品牌广告挖掘。

本文由网上采集发布,不代表我们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yingxiaobingfa.com/?p=16957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huaer8609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